close

DSC06660
與Chloe & Rare Cask有約--布萊迪品酒會
在新竹Cross Whisky Bar舉辦

本次品飲5支酒款包含三支珍稀酒款
主講人是來自艾雷島的Bruichladdich大使 Chloe Wood 小姐
全英文講解,真是喝酒順便訓練英文聽力阿XD

品飲酒單
Bruichladdich Bere Barley 2008 50% Islay Grown - Dunlossit Estate 
Bruichladdich 2009 The Organic 2009 50%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4 32y 43.7%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5 32y 48.7%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6 30y 44.6%



DSC06576

DSC06577
DSC06578

首先先來練發音
Bruichladdich據說是很難念正確的字
應該唸法是應該是布魯克勒拉迪?

DSC06584

蘇格蘭看起來到台灣還滿近的?
其實座飛機要很遠啊!

DSC06586

Bruichladdich旗下有主要三個系列
Bruichladdich Unpeated 0ppm
Port charlotte heavily peated 約40ppm
Octomore every heavily peated >80ppm
其實艾雷島有幾家酒廠早期是做無酚值的

DSC06579

Bruichladdich酒廠其實很漂亮
坐落在海岸邊,同時熟成倉庫也在岸邊
Bruichladdich是蓋爾語(Bruchláddich或Bruikladdie),意思是海灘的角落或平緩的海坡


Bruichladdich這酒廠有幾個特點
1.100%使用蘇格蘭大麥(所以有看到蘇格蘭跟艾雷大麥系列)但是沒有自己地板發麥(Bairds malt發麥場供應)
2.不冷卻過濾,沒有添加顏色(焦糖)
3.實驗酒款很多
4.自己有裝瓶線
5.跟很多當地農場契作大麥
6.開放式的Cast iron mash tun
7.俄勒岡松木製WASHBACK
8.羅夢湖式蒸餾器(但是用來做琴酒)
9.大部分設備都是維多利亞時代留下沿用
10.所有酒款入橡木桶後都在當地熟成
11.大殺傷力烏龍事件
12.黃色潛水艇
其他想到在補上
以上自己補充

DSC06594

Bruichladdich與Port charlotte和Octomore的地理位置相對圖
其中還有一些歷史

Octomore是PC上方的一個農場
Bruichladdich是維多利亞時代1881年成立
但Octomore早在1816年至1852年間經營自己的特許釀酒廠
1826 - 27年產能最高(須考證)
為了紀念Octomore,Bruichladdich發行Octomore系列


Port charlotte前身為Lochindaal Distillery
位於Port charlotte村中
1829年成立1929年關閉(DCL關閉)
現在是Bruichladdich的倉庫
為了紀念Port charlotte,Bruichladdich發行Port charlotte系列

以上自己補充

DSC06600

Bruichladdich很堅持使用蘇格蘭大麥
所以我對Bruichladdich的在地精神分數給比較高分
 

DSC06606

DSC06533.jpg

Bruichladdich Bere Barley 2008 50%
六稜春大麥產自奧克尼群島
蘇格蘭威士忌最早被採用的是生長在蘇格蘭北部的畢爾大麥(bere),可回推到18世紀末威士忌產業剛剛開始萌芽時,為適應土地貧瘠且寒凍多風的氣候,根莖粗壯但酒精產能較低,不到300公升/噸
葉酸含量較高

Bere大麥很難磨碎,聽說第一次搗碎它時,把維多利亞時期的裝備給搞壞了

目前顯示的是「與Chloe & Rare Cask有約--...」
上圖取自網路

蘇格蘭威士忌大部分都使用二稜大麥(2 Row Barley),二稜大麥大部分都再春天種植,二稜大麥像一對對雙胞胎併排在一起,一路沿著麥桿長上去每一棵麥子長得十分的結實飽滿,比其他品種的麥子大顆,擁有更多的澱粉質。(如圖式左方麥子)

一般六稜大麥與四稜大麥(6 Row Barley & 4 Row Barley)在蘇格蘭都是給動物的飼料用,也會選擇在冬天種植,讓麥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質,給動物有更多的營養需求,它的長像像是一根細長的玉米,每一層有六棵麥子環繞長在一起,相對來說,每一棵麥子就比二稜大麥小的許多,一眼就可以分辨出來。(如圖式右方麥子)

以上資訊取自網路不過大部分資訊說法都一致

蛋白質高低對於發酵的影響有差別(硫味),選擇麥種最重要還是出酒率(還有適應能力與抗疾病)

Arran 在2014年也出了一款"Orkney Bere Barley"10 yo
Bere發音近beer

以上資訊自己補充

Bruichladdich Bere Barley 2008 50% Islay Grown - Dunlossit Estate 布萊迪 Bere大麥 2008 50%
2007年在艾萊島Dunlossit Estate種植的100%Bere大麥
放進前波旁威士忌和田納西威士忌的美國橡木桶熟成

金黃色

滿多的香草味
滿香的蜂蜜味
椰子味堅果味
有一些青蘋果的味道
微微薑汁感
奶油味在後
滿飽滿的波本調
香草味主軸

酒體中
有酸度果酸一類又有點單寧感
果酸調帶出一些果香味
滿好的麥香感與蜂蜜甜
不錯的澀感
類似堅果味或椰子味滿明顯
輕盈的木質調性
酒體滿油潤的

後韻
酸度在前帶出奶油油潤感
有酸度的一點點澀感
帶點蜂蜜甜

還算不錯的產品
特別的麥香味
很波本的整體風味


DSC06615

DSC06536.jpg

有機大麥...恩
最近有幾家酒廠做有機大麥(但是通過認證的很少)

如同布萊迪的蒸餾師拒絕向自動化工業化妥協而放棄傳統技藝,農場主人William Rose拒絕使用除草劑、殺蟲劑與人工化學肥料,農作物的更替在此尤為關鍵。
我們的有機大麥必需以七年輪替循環來耕種,其間要用來飼養有機牛、羊,種植燕麥、豆類、綠草、蘿蔔、園藝並發展綠能,對土地、土壤與氣候的尊重孕育了對風土環境真實與全盤的瞭解,
造就純淨自然的布萊迪。 豐富又複雜的酒體帶出絕妙風土特色,在你喝的當下必能全然感受出不同,再一次的讓土地與酒液的結合有了最完美的詮釋…
以上是官方說法,但還真的有Biodynamic Association認證

這大麥來自Mid Coull 農場種植,威士忌做全程有機真的不容易
不過我對有機認證的認證內容不懂所以不多談
但是這款沒有台灣有機認證,但那不重要因我肯定這酒廠的堅持
酒好喝還是最實在


Bruichladdich 2009 The Organic 2009  50%
有機大麥
金黃色

香草奔放
有果酸感果香味
鳳梨,梨子等等
有機大麥味?
些微的溶劑味?(事後回想比對確實有點像新鮮的橙皮)

酒體中等
有不錯的厚實感
果香調
胡椒澀感較多
果酸韻感
蜂蜜氣息甜

後韻
木質胡椒澀感
不錯的油潤包覆感
有果酸韻味
帶點椰子味

香味總成不好形容
但口感比香氣好
那厚實感不錯

有機大麥威士忌都有一種味道(我沒辦法形容)這支也不例外
喝過就知道自己愛不愛 


DSC06634

DSC06542.jpg

這一批次來自1984年蒸餾的最後12桶,入桶日是當年的12月31日
當初放在波本桶(Hogshead)熟成
2008年轉到First Fill波本桶繼續熟成
把20幾年老酒放到First Fill波本桶再熟成10年這很少見
都放在Loch Indaal海岸倉庫熟成

以上訊息取自官網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4 32y  43.7% Rare Cask Series 布萊迪 1984 32年 43.7%

銅色

細緻的香草味
很好的溫暖果香調
(熟桃子香蕉蘋果李子等等)
烤麵包 
蜜糖甜韻
淡淡堅果味

酒體柔順
有單寧酸感
蜜糖調
麥子味
有點乳酯味
果香調(不好形容,揉在一起)
堅果香氣
細緻的感受

後韻
淡淡單寧感
蜜糖味
奶油感
滿多堅果香
滿潤滑的感覺

波本桶老酒調
現場不少人發出讚嘆
對我來說粗放中帶細緻
很像以前的老酒沒錯
風味分明,而且那茶湯圓潤感總在最後出現


DSC06635

DSC06545.jpg

1985年蒸餾22桶放入Refill Bourbon casks(國外官網說明Third fill Bourbon casks)
一直放在Bruichladdich14號倉庫熟陳
2012年移至Frist Bourbon casks
最後過桶在法國葡萄桶(時間不知,有資訊說約6個月)
約27年的老酒放到Frist Bourbon casks最後在法國葡萄桶過桶
恩...給予多元風味啊!(這也是滿大膽的行為)

以上資訊取自官網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5 32y, 48.7% Rare Cask Series 布萊迪 1985 32年 48.7%
金黃色

很溫潤的辛香料味
溫潤的肉桂荳蔻味一類氣息
奶油香氣不錯
香草味
有果酸感棗子酸等等帶出一些果香調

酒體柔
有果酸感
有甜韻
木質調性
淡淡澀感
有奶油感
口感飽滿風味變化滿多的
而且變化的豪放又細緻

後韻走的久
淡淡澀感
蜜糖韻
淡淡果味
李子棗子香

滿平衡的老波本
溫潤奔放風味分明
餘韻很優長
那酸的感覺現代版本沒有了
帶果酸調單寧調可以轉折變化的酸感
來自大麥與橡木桶給你的感受

現場也是很多人在讚嘆
也是好酒一款

DSC06639

DSC06548.jpg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6 30yo 這是支全雪莉桶熟陳威士忌
1986年放進 Oloroso桶陳
至2012在換到Fernando de Castilla的PX桶內繼續熟成
僅有七桶於2017年裝瓶4200支(有空再來算算用什麼桶)

官方說法:天然木桶強度
就桶陳後的自然強度,這說法可能比原桶強度迷人吧?
七桶強度應該都各自不同,最後裝瓶就這44.6%
Bruichladdich都是非冷凝非調色

 

Bruichladdich Rare Cask 1986 30yo 44.6%
琥珀色

濃濃巧克力味
香甜可口
滿重的烏梅蜜餞(酸甘甜)
這是支有鹹韻的好雪莉
(很有趣的鹹韻,似是Fino雪莉酒的那種淡淡醬感)
咖啡香氣(帶炭燒帶酸味那種)
有紅酒味
帶些果酸感
細微的雪莉果乾
還能感覺的到木質調
辛香料味(溫暖的肉桂味)
細聞上層有些微的草本植物味
有滿多的油潤感
底部會發現一點硫味
與不明顯的焦糖味

很棒的咖啡巧克力太妃糖香氣總成
也有很棒的烏梅蜜餞(有點像醬的那種)韻味
有Oloroso的雪莉味帶PX的酸與油膩
可以感覺到層次很複雜的一支酒款

滴一些在手上揉開
先是藥酒的味道
再來奔放老烏梅蜜餞醬味
還嗅的到一點薄荷味


酒體輕柔有喉韻
巧克力香甜
蜜餞香氣口感
有果酸建立層次
有一些果乾的風味(類似李子棗子)
淡淡薑汁感
鹹甜鹹甜的

鼻腔有很不錯的鹹甜雪莉氣息

類似單寧澀感在後韻出現(並不重)
帶一點微微木質調
不錯的果酸感
在胸口有溫暖的氣息
喝完烏梅汁的感覺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支雪莉威士忌
也是今天三支特殊款的最愛
鹹雪莉感這是老酒的味
前香那濃濃巧克力味像似高純度的黑巧克力感
那烏梅蜜餞味帶出酸甘甜的蜜餞韻
我們常遇到的烏梅類香味大多偏甜韻
這支鹹香鹹香的帶出鹹甜韻

真的很棒!我很喜歡!


全英文場還是有點吃力XD(其實我一進入聞香品飲階段就投入自我世界)
但是看到Chloe Wood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不停講解與介紹
一直燃燒對威士忌的熱情,現場各位酒友都能感受到那一股熱血

會後酒友交換意見
大家的心得都很有幫助,這也是我喜歡參加品酒會的原因
越多交流越多進步
品飲時有時一些味道或是感覺連接得不連貫
這時如果有個形容詞很容易打破盲點

我還是最愛1986那支雪莉款威士忌
但這也是一場酒單很精采的品飲會


 

補充:Octomore瓶身訊息

2002年第一支Octomore「1.1」,前面個1是代表第幾年,小數點後數字則代表不同系列;

小數點左側的數字代表系列釋出之第幾個年度——比方07開頭就是第七個年度,而首支 Octomore 01.1 是 2002 年蒸餾、2008 年裝瓶推出的作品。小數點右側指的是不同的子系列,分述如下:

「.1」:5 年陳年,使用蘇格蘭大麥,主要以美國波本橡木桶熟成,是每個年度都有新品推出的標準經典版。

「.2」:5 年陳年,使用蘇格蘭大麥,以混桶或過桶的手法來試驗不同橡木桶的可能性。首次推出的是作品 02.2,迄今有四款,分別是以波本桶搭配 Petrus 波爾多紅酒桶、Yquem 波爾多貴腐酒桶、Cognac 干邑酒桶,及北隆河 Syrah 紅酒桶。還先別提後續工序的調和難度,光是要能取得這麼多特別的桶子就不是件易事。此系列為機場免稅通路限定。

「.3」:僅使用艾雷島上所生產,並且是酒廠南方1.5英里處的 Octomore 農場之單一農場大麥所製成,故被稱為「奧特摩中的奧特摩」。不是撞名,奧特摩系列的名稱即源自這個農場。此創舉讓首批作品 06.3 於 2014 年底發表時受到極大矚目,而去年底的 07.3 則是第二版。

「.4」:處女桶(Virgin Oak)的全新橡木桶
以上資訊取自GQ官網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玉少 的頭像
    玉少

    玉少的品酩時光

    玉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